我校1983届中文系校友徐文秀回母校捐赠著作

时间:2025-05-02 访问量:

4月30日,我校1983届中文系校友、中共中央组织部徐文秀同志回到母校,向学校捐赠其个人著作《三生集》《方步谭》《从政守则》《人生卷首语》《青春用来干什么》等12部作品。校党委书记陈洪生出席座谈会,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刘少旺,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马江山参加。校图书馆馆长金友忠代表学校接受赠书。

座谈会上,徐文秀深情回顾了自己从基层到中央机关的奋斗历程。谈及四十余载学习、工作和写作经历,他坦言“没有背景但有努力的背影,没有奇迹但有成长的轨迹”,并以“写作是我的生命之源、生存之道、生活之味”概括笔耕不辍的精神追求。他联系自己的经历,提出“五个一定要”与学弟学妹们共勉:“一定要始终志存高远、心有梦想;一定要始终精神不倒;一定要经常善于总结;一定要有精准的角色定位;一定要有看家本领。”他将自己的经历比作莘莘学子们励志前行的“一面镜子、一本参考书”,叮嘱青年人要从书卷里汲取智慧,在实践中磨砺心性,把每一个岗位都作为成长进步的阶梯。当谈到母校发展时,徐文秀眼中泛起憧憬的光芒:“期盼这片精神沃土能成为锤炼意志的大熔炉、学习提高的大课堂、培养才俊的大摇篮、展示才华的大舞台、情感交融的大家庭。”话音刚落,会场即刻响起热烈掌声,窗外的树枝随风轻摆,仿佛呼应着这位游子对母校的炽热情怀。

陈洪生简要介绍了学校的校园环境变化与办学成果,向广大校友对学校发展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称赞徐文秀校友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精神,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他指出,学校近年来通过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打造“可爱的中国”育人品牌、深化红色文化教育等举措,持续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徐文秀校友著作入藏学校,既是对校史文脉的赓续,也为师生提供了感悟理论深度、厚植家国情怀的鲜活教材。

徐文秀长期从事组织工作,先后在县、市、省和中央四级组织部门供职,并长期致力于党建理论和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研究。仅在《人民日报》发表政论文章达100余篇,其撰写的《做人做事做官“四十忌”与“四十悟”》《年轻干部“八缺八不缺”与“八争八不争”》等文章反响热烈,产生广泛影响。他的著述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深刻哲思和“争贡献不争回报”的价值导向,成为新时代干部教育的经典读本。

作者:党委宣传部 李静雯

审核:张怿慧 龙飞 张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