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顺,男,1980年7月毕业于上饶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鹰潭一中高级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
他在培养尖子生上有独到之处,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教过的学生有几十人考上北大、清华,许多学生高考数学满分;指导学生彭闽昱于2004年7月在希腊雅典获第45届IMO金牌,实现了江西省基础教育学科竞赛史上零的突破。
我的大学梦
张千顺
张千顺,男,毕业于上饶师专77级数学(2)班。鹰潭一中特级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现已退休。
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在他的初中母校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告诉大家,前不久在杭州G20峰会休息时,奥巴马总统对他说,美国佩服中国两件事,一个是高铁,一个是奥数。同体育奥运会一样,一年一届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是世界青少年智力的最高竞赛。中国是奥数强国,从1999年开始连续多年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让别的国家刮目相看。我的学生彭闽昱2004年7月在希腊雅典获第45届IMO金牌。中国数学奥委会副主席裘宗沪教授说:“鹰潭一中是江西省第一所国际金牌学校,它推动了闽浙赣地区奥数的发展。”教育厅贺信称“实现了我省基础教育学科竞赛史上零的突破”。副省长亲临鹰潭接见并祝贺。鹰潭市召开表彰会,黄建盛书记为我颁发奖金10 000元,胡宪市长致贺词。教育厅长漆权在贺喜时深情地问我:“张老师,请问您毕业于哪所大学?”我说:“上饶师专毕业的。”他惊讶地说:“哦!夺得国际金牌,不容易,上饶师专出人才啊!”漆厅长是北大博士,他的话勾起了我对母校深深的怀念!
我的表哥朱伯芳是工程院首批院士,上海交大毕业生,受他的影响,1966年5月我报高考志愿时填上海交大。正当我踌躇满志备考时,文化大革命断送了我的大学梦。1968年2月,我应征入伍,但内心仍没放弃高考,入伍前把所有课本撤回农村老家,装进麻袋悬吊在水瓦房的顶梁上。入伍后,坚持学习英汉对照的《毛主席语录》。有时睡梦中参加高考,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1977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老三届学生可报考。这是迟到的春天,我尘封了11年多的高考企盼心,如深埋冻土的种子破土而出。我不在乎有县粮食局的好工作,顾忌不了卧病在床的老母,农村吃苦的妻子和三个小孩(大儿子已上学),在妻子的支持下毅然去县教育局报了考。填志愿时考虑到政策规定对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优先录取,我第一志愿报了郑州粮院。
在不到四十天的紧张备考中,不巧被县粮食局抽去“三清”工作组进驻邓埠粮管所。每天都有繁忙的查账任务和碰头会,必须用好空隙时间看书,把要记的内容,每天写在小纸上,有空就背,连走路和吃饭时也不放过。卧室与大米车间隔壁,上半夜在机器轰隆声中看书,震耳欲聋,下半夜在煤油灯下看书,熏黑鼻孔,和着棉袄坐在床上过夜,书不离手,困了靠着床头打下盹,醒了接着看。11月下旬,县委号召各单位学习大寨精神,参加马鞍岭的开荒植树劳动,全天奋战在山上,双手打起血泡。午餐后稍有休息,大家说笑聊天,寒风劲吹,我则蹲在低洼的凹地草丛中看书。
1977年12月3日走进考场,每场考完后同学之间会对答案,无标准答案,只能以相同答案为准,我感觉考得满意。
但事与愿违,听郑州粮院招生老师说,录取时找遍了档案室,就是看不到我的档案,无法录取。那年是地市教育局筛选后送档的,至今我不明白自己的档案为什么被扣下了?
在渐渐淡忘后的四月一天,意外收到上饶师专的录取通知书,属扩招录取。这个迟来的安慰,至少说明了我考试的成绩。
尽管别人讲我去读一所新办的师专,丢掉好工作,改行当老师,不划算,是从米箩里跳到糠箩里。但我视若珍宝,圆了大学梦,过了大学隐,无怨无悔。我想上大学是为了追求知识,每所大学都是学习的好机会。局领导支持我上大学,说这是单位的光荣,为我解决后顾之优,申报妻子和三个子女的农转非户口,安排妻子工作。唯一放心不下的是老母患直肠癌,做了切肠手术,大便直通粪袋,靠二哥每天擦洗换袋。难忘那天在母亲床前,二哥说:“你上学我高兴,放心去吧!”母亲说:“崽呀,读大学是祖上有福,我没事!”我喉咙哽咽,虽不忍心离开,但还是迈出了我呱呱坠地的祖屋,踏上了求学之路。
我的录取通知书上录取的是数学专业,报到时却被编在物理班。我坚持要学数学,学校最后同意了我的要求。
当年全国考生570万只录取27万,上大学是幸运的。但有的同学过得很艰难,我班一个女同学挺着怀孕大肚子听课。一个男同学的儿子辍学,在生产队放牛挣工分兑口粮。年龄最小的是高二在校生。匆匆去考,放在今天,可能考上名牌大学。
忘不了苦中有乐的校园生活。夏天提井水冲澡是每天操心的事,人多把水提干了,晚去的人只能等泉眼慢慢来水,习以为常。晚自习常有断电,满教室烛光闪闪,烟熏火燎,挑灯夜读。食堂排队买饭,一串串长队,自觉有序,许多人边看书边排队。上午课间只休息一次,教学楼卫生间太小,远远满足不了大家的需要,为了赶下一节课,时间紧促。有的男同学只好到校门前的农田打游击了。夏季气温高,晚上在寝室待不住,就在操场草地上席地而坐,乘凉后才回室入睡。同学之间互相理发,方便省钱。每当学校包电影,长途跋涉去市区电影院,信江横断叹无路,浩瀚波涛一叶舟。晨练跑步到茅家岭烈士碑,背诵英语,熏陶心灵。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老师较好,不乏毕业于清华、复旦的。他们的水平和言行、执着严谨的治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形响和激励着学生。一天中午,大雪纷飞。别人呼呼大睡,我坐在被窝里苦思苦想。解出了一道别的同学几天都没做出的复变函数难题,乐在其中。我热爱中学教育。做好毕业后回本县任教的打算,在学好大学课程之余,买了《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题》和福建省的《高中数学复习资料》进行钻研。
我曾在江西省数学年会上,作《IMO夺金之路》发言时告诉大家,当老师要专心,才有好成绩。我在平定公社中学带的81届学生,多数考取农校,现在都是市县政府官员。在余江县一中带的97届学生何焕荣高考夺得全省理科第二名,录取北大。在鹰潭市一中带的2004届首届零班获高考奥赛双突破,高考录取北大清华7人,汪曦以723的考分获全省理科状元,其中数学、理综、语文作文和英语作文都是满分,创下纪录,中央教育电视台记者林波采访时告知我,这个成绩也是当年江苏、浙江等十一个省市,用同一套全国高考卷的最高分,是各省状元中的状元。还有奥赛获数学国际金牌,生物获国家金牌,物理、化学分获国家银牌,一举使鹰潭一中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三尺讲台是享受快乐的平台,退休后我应邀在南昌二中、莲塘一中、新建二中干了11年。在南昌二中带的2011届理科零班,高考有两名同学列全省前9名,录取北大清华6人,是2006年迁校红谷滩以来的较好成绩。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赛均获国家奖牌,肖一君同学高二时在6个国家参赛的西部数学奥赛中获第一名,入选国家集训队,保送北大数学院。每天走过校园院士广场,我凝望着那一座座校友院士雕塑,感叹这所百年名校的历史积淀,心有夙愿:哪一天我的学生能当上院士啊!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我的学生邹自明在中科院空间中心任首席科学家,郑远开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为2004年度世界前100名青年创新家,徐莎在亚洲开发银行任职,王贵锦在清华大学任教……有40多位学生升入北大清华,他们遍布海内外。看到学生成才,我心感欣慰,老师的价值在学生,学生是老师的生命延续。
2005年10月21日,我有幸在合肥市中国科大专家楼接受法国女院士肖盖授给的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证书,谷超豪、胡和生夫妻院士现场在证书上签字留念:祝贺获奖!
是1977年高考圆了我的大学梦,改变了我的命运;是上饶师专哺育了我,让我踏上从教之路,收获累累硕果,感恩母校!
(本文选自《回望母校》一书)